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爱思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全文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

全文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

林澈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军事历史《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林澈”近期更新完结,主角林澈朱元璋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穿越到大明洪武,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。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,一心重返前世。奈何系统要求,只有被朱元璋处死,才能回到现代。于是乎。殿试策论上,林澈洋洋洒洒写下《科举取仕,误国误民疏》,一心求死!老朱震怒,将林澈打入诏狱,秋后问斩。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,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。没事给他讲讲课,不但没受罪,反而十分享受。“林先生,何为‘资本论’?”“林先生,‘官绅......

主角:林澈朱元璋   更新:2024-02-13 07:5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全文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林澈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军事历史《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林澈”近期更新完结,主角林澈朱元璋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穿越到大明洪武,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。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,一心重返前世。奈何系统要求,只有被朱元璋处死,才能回到现代。于是乎。殿试策论上,林澈洋洋洒洒写下《科举取仕,误国误民疏》,一心求死!老朱震怒,将林澈打入诏狱,秋后问斩。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,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。没事给他讲讲课,不但没受罪,反而十分享受。“林先生,何为‘资本论’?”“林先生,‘官绅......

《全文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精彩片段


等到朱标宣读完奏章内容。

奉天殿内一片寂静。

朝中大臣已能想象到皇上的愤怒。

自己钦点的接班人,太子居然在朝堂上公然否定自己制定的国策,挑战自己的权威。

等了半响。

终于,龙椅上的朱元璋有了反应。

“不错!”

“太子所言两策甚得朕心,可以试行。”

“这件事就交给太子着手办理,中书省各部配合太子执行!”

此言一出,群臣一片哗然。

什么?

皇上居然答应太子的奏请,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?!

“陛下,太子所言广开商路,与我朝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呀,一旦新政实施,势必引起百姓人心惶惶,国朝动荡啊!”

“陛下三思啊!海禁之国策乃维护我海防安全之基石。一旦取消海禁,只怕沿海百姓恐招倭寇袭扰,海防也不得安宁啊!”

“陛下,士农工商体制乃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,切不可在我朝坏了这规矩啊!”

“陛下…”

一时间,各部官员纷纷站了出来。

原本分列两侧的官员,此刻几乎全部挤到御道中央。

乌泱泱一片,各种声音混杂。

此刻,无论是淮西勋贵,还是浙东文臣全都站在统一战线上。

出言阻止。

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下面乱哄哄的群臣,眼神冷到了极点。

他看了眼太子朱标,然后朝贴身太监刘和示意。

得到启示,刘和连忙开口传唱。

“肃静!”

紧接着站立在御阶左右的大汉将军,齐声吼道:

“肃静!”

“肃静!”

“肃静!”

三声齐呼,响彻整个奉天殿。

原本像菜市场一样的奉天殿,瞬间安静下来。

朱元璋端坐龙椅,手按在撑在御案上,森然目光扫视群臣。

“朕意已决!”

“太子所奏之事,不日起在我朝予以实行,中书省各部全力配合太子。”

大手一挥,朱元璋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。

“陛下…”

眼看朱元璋态度坚决,仍有大臣想出言劝阻。

然而。

话刚出口,就被朱元璋森然的眼神给硬生生憋了回去。

紧接着。

朱元璋声音再度响起:

“朕还有一事,在这里向各位臣工传达。”

还有事?

朝堂上各位大臣已经被朱元璋今天不寻常举动,震惊的不知所措。

这位皇上还有什么重磅消息发布?

“朕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对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重启调查。”

“调查之事由太子负责,刑部、御史台、督察院全力配合。”

望向太子朱标,朱元璋缓缓说道。

“儿臣遵旨!”

朱标上前一步,躬身接旨。

御阶下的刑部、御史台、督察院官员,纷纷出列跪着接旨。

朱元璋此言一出,御阶下官员再次轰动。

“陛下圣明!”

“皇上万岁万万岁!”

“…”

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,牵扯官员上万,多多少少与朝中这些大臣们有些关系。

或是门生故吏,或是亲朋好友。

今天皇上主动提出,将定性为铁案的两案件重审。

无疑是要翻案。

这件案子皇上交给品性纯良的太子办理,更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。

这些大臣们都情不自禁的拍掌叫好。

朱元璋扫了眼群情激奋的众大臣,眼神提示太监刘和。

刘和尖着声音,唱道:

“众臣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!”

朱元璋站起身,准备下殿。

就在这时,站在文臣前排的胡惟庸越众而出,启奏道:

“微臣胡惟庸,有本要奏!”

“哦!”

“胡爱卿,有何事启奏?”

朱元璋看了眼胡惟庸,又重新坐回龙椅之上。

胡惟庸躬身道:

“启禀陛下,中书省接到云贵、岭南行省汇报,这些地方多个府县官员出现缺额,请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前往补缺。”

“中书省可曾做出安排?”

朱元璋淡淡问道。

“回陛下,中书省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份任职官员名单,请陛下御览!”

胡惟庸说着,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,双手举过头顶。

“呈上来!”

朱元璋说完,太监刘和快步走下御阶,接过胡惟庸的奏折,快步走了回去。

跪地,双手递给朱元璋。

朱元璋展开奏折,大致浏览了一下。

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,愣了下,随即问道:

“胡爱卿,这上面官员名单,可是你中书省仔细拟定的?”

“启禀陛下,上面每一个缺额官员名单,都是经过中书省与吏部一起仔细推敲拟定的,请陛下定夺。”

胡惟庸朗声回道。

“那肇庆县补缺县令江浦贡生林澈,是怎么回事?你给朕解释清楚!”

朱元璋拿着奏折,眼神幽冷的看着胡惟庸说道。

江浦贡生林澈?

奉天殿再次一阵骚动。

“这贡生是不是半月前,殿试上攻击科举取仕的那个林澈?”

“他怎么成了补缺官员,他不是被打入诏狱了吗?”

“胡相这是老糊涂了吧,怎么将一个待斩死囚,列入后补官员名单?”

“疯了,简直是疯了!”

“…”

面对众官员质疑,胡惟庸抬头看向御案后的朱元璋,不急不缓说道:

“自从陛下让臣看了贡生林澈关于公田补贴俸禄的策论,微臣回去仔细琢磨了一番,觉得此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

“现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际,臣斗胆将该贡生列入后补官员名单。”

“陛下,林澈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臣恳请皇上施恩赦免死囚林澈。”

说到这,胡惟庸一脸诚恳的跪地奏请:

“陛下,人才难得,望陛下恩准!”

一语落地,鸦雀无声。

不光是满朝文武不敢置信,就连御阶上的朱元璋父子,也是大为吃惊。

淮西集团‘二把手’,居然为一个‘淮西公敌’浙东党人求情。

还安排这个死囚担任朝廷官职。

当真是新鲜了!

“呵呵!”

朱元璋不由摇头失笑,顿感有趣道:

“你可真有意思,之前还跟朕请求杀了这个狂生,恐他在诏狱内妖言惑众,这才两天就为其求情,还举荐他担任朝廷之职。”

“胡卿,你这葫芦里卖的是啥药啊,咱咋就没看懂呢!”

“你给朕好好说说!”

听闻此言。

胡惟庸不敢丝毫托大,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:

“陛下,微臣只是觉得此子或许命不该绝!”

“之前,微臣对林澈是有所偏见,那是因为他言语上冒犯陛下。”

“但臣回去后,将林澈的策论仔细研究了一番,微臣不得不承认…这个林澈并非一个普通贡生。”

“仅从这些策论就可看出,其能力足可以帮陛下排忧解难,为大明江山社稷做出贡献。”

“微臣身为中书左丞,理应为陛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,所以…这才斗胆向陛下请命。”

“望陛下成全!”

听完胡惟庸振振有词的解释,朱元璋眼底露出一抹玩味,随即便恢复如常。

他淡淡望着胡惟庸,抬颌道:

“如此说来,胡卿这是顾全大局了!”

“很好,朕欣赏你的肚量,你胡惟庸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!”

“不错!”

胡惟庸跪在下面嘴角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,然而还不等他开言客套,就见朱元璋将奏折收好。

“胡卿有心了,此事容朕考虑后再做决定。”

“如果诸卿没有其他事要奏,今天早朝就到这吧!”

太监刘和闻言,一展拂尘,尖声唱道:

“退朝!”

……

小说《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
“咳!咳!”

看到众人满怀心事,御案后的朱元璋重重咳嗽了两声。

刘三吾反应过来,赶紧将手中秘折递给太监刘和。

“众爱卿,现在咱们再来谈谈公田补贴俸禄之策。”

“有什么好主意,不妨说出来,说错了,朕赦尔等无罪。”

众人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,一时都不敢出声。

眼看众人都沉默不语,朱元璋干脆点起名来:

“天德,你看这事咋处理?”

此刻,徐达心里正窝着火。

想他徐达正直清廉一辈子,没想到无意间卷入这摊烂泥中。

虽然自家在官员买卖良田目录上,算少的,但毕竟也参与了啊。

现在就是浑身长满嘴,也说不清。

区区一百二十亩良田算什么?

自己每次征讨班师回朝,上位哪次没丰厚赏赐,自己哪回受了。

记得第三次北伐大胜回朝,上位高兴,一定要将他曾经居住的吴王府,赐给自己。

这是何等的荣耀?

在大明朝也是独一份。

吴王府也就比皇宫小一点点,都被自己婉言拒绝了。

自己常年征战在外,难得回京住上几天。

再说了自己的魏国公府,已经很大很舒服。

在这位性喜猜忌的皇上眼里,荣耀、财富都是毒药啊!

还是清贫一点好,安全、踏实。

“上位,此事兹事体大,容臣回去好好想想,再回禀陛下。”

徐达武将出身,常年征战在外,面对朝堂政务方面,他真的不如李善长胡惟庸等人。

朱元璋点点头,目光转向韩国公李善长:

“百室,你来说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理?”

李善长此刻心情已经跌入谷底。

自己位列名录第一位,涉及买卖良田是皇上赐予的十倍还多。

以他对这位铁血皇帝的了解,这件事不会就这么轻易算了。

好在名单上,几乎所有朝臣都有参与,自己又将责任推到儿子李祺身上。

即使最后追究责任,也很难追究到自己身上。

但他知道自己这些年苦心经营,挣下的三万多亩良田怕是要泡汤了。

三万多亩啊!

虽然都是低价购得的,但也花了他几十万两银子。

现在,按这位皇帝的性格,银子白花了不算,只怕还得追究责任。

李善长脑子就像浆糊一样,哪还有心思思考这个问题。

他上前一步,作揖道:

“启禀上位,老臣退出朝堂已有多年,一直赋闲在家,这等大事上位还是问问胡大人、刘大人和傅大人他们吧。”

“三位大人年富力强,又掌管中书,相信他们一定能拿出良策,帮助上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他将问题抛给了胡惟庸等三位大臣,却没想到朱元璋并没有放过他:

“百室,你可是朕之肱骨,朝廷出了这等大事,你怎可弃之不顾,这样你能安心在家养老么?”

“要知道,大明江山,还是你等帮朕一起打下来的啊!”

朱元璋说着这话,眼神中充满着玩味。

“微臣不敢!”

李善长看了下意识打了个哆嗦,连忙道:

“臣以为,此事涉及朝堂众多官员,应该在朝堂上,由上位与众臣工一起商量决定。”

“还有,微臣一直认为,上位务必将诏狱那位狂生斩首示众。”

“此子屡次妖言惑众,扰乱朝纲,断不可留啊!”

李善长说完,颤颤巍巍跪倒地上,痛哭流涕。

“啪——”

“啪——”

“啪——”

朱元璋从御案后走了出来,边走边抚掌:

“韩国公,不愧为六公之首,朕之萧何,什么都替朕考虑到了。”

“好,好啊!”

朱元璋说这话脸上没有半点表情,李善长却从话中听出一丝不详:

“微臣不敢,替上位分忧,乃臣的本分。”

“本分?呵呵——”

朱元璋虎步龙行来到李善长跟前,烛光将他的身影拉长,一股滔天气势将在场众臣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
李善长伏在地上,丝毫不敢抬头。

“好你个李百室,让你担任中书左相,替朕分忧,你推辞说年迈体衰。”

“好!朕成全你,让你告老还乡,颐养天年。”

“没想到你百室,却在家鼓捣出三万多亩良田。”

“想做一个富家翁?好啊,很好,要不要朕将天下的田地都赐给你?!”

此言一出,落针可闻。

御书房内瞬间被一股肃杀之气笼罩。

在场的重臣,包括大将军徐达全都跪下,身子匍匐在地,喊道:“陛下息怒!”

李善长更是趴在地上,浑身颤抖不止,冷汗瞬间将内襟打湿。

他不知道哪句话得罪了这位皇帝,引得雷霆震怒。

自己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啊!

难道只是自己奏请,诛杀那位狂生?

可是这狂生妄言朝政,妖言惑众,难道不该杀?

凭他与朱元璋共事多年,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。

君不见空印案和扬州舞弊案,多少官员瞬间人头落地。

这个狂生如此犯上,冒犯龙颜,诛杀十回都不过分。

“李百室啊!李百室!你让朕怎么说你?每次一让你拿主意,你就给咱装糊涂!”

“朕知道你想什么,你退出朝堂中枢,不想过问朝事!”

“唉,咱还记得当年,朕的两大谋士李百室、刘伯温,遇到任何难事,你们都能及时帮咱化解。”

“现在,刘伯温重病在身,百室你就不能像从前一样,遇到困难帮朕拿拿主意?”

听到这话,李善长身子匍匐爬到朱元璋脚下:

“陛下息怒…此事体大,涉及天下官员,臣一时不敢妄言。”

“请陛下给微臣一点时间,容臣回头必定拿出一个方案,以供陛下参考。”

说完,李善长伏在地上等着朱元璋回复。

可是等了半天,也不见朱元璋回应。

李善长就这样伏在地上,头也不敢抬起,冷汗顺着鬓角滴落在衣襟上。

这时。

胡惟庸也匍匐在地:

“陛下息怒!”

“韩国公所言甚是,还请陛下给臣等一些时间,细加斟酌,共同商量一个妥善的方案!”

半天,朱元璋鼻孔里哼了一声:

“行,咱给你们一天时间考虑,后日早朝,我要看到你们的方案。”

“你们都退下吧!”

“谢陛下!臣等告退!”

李善长等人连忙爬起来,躬身行礼,匆匆逃出御书房。

待五位大臣离开,朱元璋手捋胡须,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,陷入沉思。

太子朱标走上前,低声道:

“夜深了,还请父皇早些歇息,别累着圣体。”

朱元璋转过身来,看着朱标低声问道:“对于这件事,老大你以为当如何处置?”

自开国以来,朱元璋一直把太子朱标带在身边言传身教。

洪武六年,太子朱标开始监国。

朱标在监国期间拥有‘听断决定,然后奏闻’的权力。

意味着朝中文武大臣上报事情,必须先交给太子处分,然后才上奏皇帝做最后决断。

很显然,朱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半个皇帝了。

而朱元璋则扮演着兜底的角色。

朱标性子绵中带刚,处理朝政谦逊干练。

隐隐有着明君的潜质,朱元璋对此甚是欣慰。

一旦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,这种询问方式已经成为了日常。

“结合都尉府的秘折,儿臣以为,林澈所言不虚,公田补贴俸禄政策,已然成为我大明一大弊政。”

“而且现在看来,危害性远远超出想象。”

“仅朝堂四品以上官员,就从农民手中攫取良田,百万亩之多。”

“全国上下这么多官员,到底攫取了天下多少良田?

我大明流失了多少赋税,怕是难以计数。”

“此等风气必须立刻制止并将攫取的土地,统一收归国有,然后弄清田亩来源,返还农民。”

朱元璋沉顿片刻,看向朱标,目光严肃,一副教导的口吻:

“标儿,你能想到这些,朕深感欣慰。”

“可是你想过没有,你能想到的,韩国公他们混迹官场几十年,他们难道没想到?”

朱元璋望向太子,后者深以为然点点头,老朱继续说道:

“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”

“这中间毕竟牵扯天下的官员,百室他们心里都明白着呢。

“之所以不开这个口,一是他们都深涉其中,不方便说,二是都不想得罪人啊。”

“可咱就要逼着他们开口,主动将攫取的田亩交出来。”

“这就是帝王的驭臣之术,你给咱记牢喽。”

朱标叹服,姜还是老的辣。

这些人都成精了,一个个的揣着明白装糊涂,可是在父皇面前都得显出原形来。

“是,儿臣记下了。”

朱元璋见朱标还愣在那里,哈哈大笑,转而吩咐贴身太监刘和:

“传毛骧觐见。”

一会的功夫,刘和领着毛骧走进御书房。

毛骧跟随朱元璋多年,对这位皇上的性子甚是了解。

刚才送完秘折,就一直在御书房外候着。

他知道皇上跟众位大臣谈完事情,一定还有事吩咐。

“臣,毛骧叩见陛下!”

毛骧走进御书房,在御案前跪下。

朱元璋端坐龙椅,一抬手:“罢了,起来回话!”

“谢陛下!”

毛骧站了起来,朱元璋看着他,点了点头:

“毛骧,这件事办的不错,不过朕还有事让你去办。”

毛骧连忙弓腰,双手一拱:“但凭陛下吩咐!”

“好,你给我连夜去江浦一趟,查一查这个贡生林澈的来历。”

“要详细,越详细越好,朕明天就要看到他的详细资料。”

说完,朱元璋大手一挥。

毛骧躬身敬礼,转身快速离开御书房。

眼见毛骧离开,朱元璋对朱标道:“老大,下去休息吧,明天咱们再探诏狱。”

“听听那位贡生,还有什么新奇想法。”

小说《大明:开局屡献毒计,老朱慌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